聚氨酯保温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集中供热、制冷、石油输送等领域的管道系统,它凭借z越的保温性能和可靠的结构设计,成为现代管道工程中的理想选择。
聚氨酯保温管通常由工作钢管、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三部分组成。工作钢管负责输送介质,如热水、蒸汽或石油等,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无缝钢管、螺旋钢管等。中间的聚氨酯保温层是核心部分,它通过高压发泡工艺,在钢管与外护管之间形成均匀、密实的泡沫结构。聚氨酯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,能有效阻止热量传递,大大降低热损失,相比传统保温材料,节能效果可达30%-50%。
聚氨酯保温管是由工作钢管、聚氨酯保温层、聚乙烯外护管等组成的复合管材,其保存需兼顾防止保温层损坏、避免外护管老化、防止金属部件锈蚀等核心需求,具体保存方法如下:
一、储存环境要求
场地选择
优先选择室内仓库储存,避免露天暴晒、雨淋或冰雪直接侵蚀。若需露天存放,必须搭建遮阳防雨棚(棚顶高度需高于管材堆垛,避免积水滴落在管材上),且地面需平整、硬化(如水泥地),防止地面潮气或杂质渗透。
远离热源(如锅炉、火堆)和明火,聚氨酯保温层属易燃材料,需避免高温环境(环境温度建议不超过40℃),同时远离焊接、切割等动火作业区域。
远离腐蚀性物质(如酸碱溶液、化工原料),防止外护管(聚乙烯)或工作钢管被腐蚀。
地面处理
储存前清理场地,去除尖锐杂物(如石块、金属碎屑),避免划伤外护管。
可在地面铺设垫木、橡胶板或PE膜,将管材与地面隔离,防止地面潮气导致工作钢管锈蚀,同时避免外护管直接接触地面磨损。
二、堆放规范
堆垛方式
采用水平堆放,管材需平直放置,避免倾斜或弯曲(尤其是长距离管材,防止因重力导致变形)。
堆垛高度不宜过高:直径≤200mm的管材,堆垛高度建议不超过3层;直径>200mm的管材,堆垛高度不超过2层。若使用货架存放,需确保货架承重能力匹配管材重量,且每层货架均铺设缓冲垫(如橡胶垫)。
不同规格、型号的管材需分开堆放,并做好标识(如标签注明管径、长度、生产日期),避免混淆。
避免挤压变形
堆垛时,上下层管材需对齐,确保受力均匀,禁止在堆垛侧面放置重物,防止管材滚落或变形。
对于带法兰、弯头的异形聚氨酯保温管,需单独存放,避免法兰等金属部件挤压保温层或外护管。
三、防护措施
外护管保护
聚乙烯外护管易受尖锐物体划伤或紫外线老化,储存时需保持管材表面的保护膜(若有)完好,未去除保护膜的管材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(紫外线会加速聚乙烯老化,导致外护管开裂)。
搬运或堆放时,禁止用钢丝绳直接捆绑外护管,需使用宽吊带或专用夹具,接触部位垫软布,防止外护管被勒伤。
保温层与工作钢管防护
检查管材两端是否密封(通常用塑料端盖或密封膜封堵),确保密封完好,防止雨水、灰尘进入保温层(聚氨酯吸水后会降低保温性能)或工作钢管内部(导致锈蚀)。
若发现端盖脱落,需及时重新封堵;对于切割后的管材(未安装的),需用防水密封材料(如密封胶带)封闭端口。
金属部件防锈
工作钢管(尤其是裸露的接口、法兰等金属部分)若未做防腐处理,需定期检查,若发现锈蚀迹象,可涂刷防锈漆(如环氧底漆)保护。
法兰等连接部件需涂抹防锈油,并用塑料膜包裹,防止氧化生锈。
四、储存期限与定期检查
储存期限
聚氨酯保温管的最佳储存期限为6个月内,长期储存(超过1年)可能导致外护管老化、保温层性能下降(如闭孔率降低)。若需长期存放,需加强防护措施(如全封闭覆盖、定期检查)。
定期检查
每周检查一次堆放情况:是否有管材倾斜、变形,外护管是否有破损、划伤,端盖是否脱落。
雨季或潮湿环境下,增加检查频率(每3天一次),重点查看是否有积水渗入堆垛,保温层是否受潮(可通过触摸外护管是否发软、有异味判断)。
发现问题及时处理:如修补外护管破损处(用专用PE焊条焊接)、更换脱落的端盖、调整堆垛平整度等。
五、搬运与取用注意事项
搬运时需使用专用吊装工具(如吊带、叉车),禁止直接拖拽管材(避免外护管磨损),吊装点需均匀受力,防止管材弯曲。
取用管材时遵循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优先使用较早生产的管材,减少长期储存导致的性能衰减。